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进军号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用近300字的篇幅讲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我们从中看到了党和国家对医疗卫生改革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温总理讲到:要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充分调动医务工作者积极性,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这是向全国发出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动员令和进军号。

医改是最大的民生之一,医改是最现实的政治之一,医改也是最棘手的难题之一。过去,我们谈过医改,尝试过医改,也整体推行过医改。虽取得一些成绩,但终因未触及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而未能收到预期成效。近几年新医改的探索与试点,我们高兴地看到了医改的正确方向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新医改公益性的价值取向,首选基层医改的准确切入点,医改综合配套、统筹推进的顶层设计和务实措施,是新医改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的关键之一。公益性的价值取向是民生政治在医改中最本质的内核。维护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就是在提供卫生服务过程中体现出公平性、可及性和适宜性,平等地为基层民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尊重每一位社会成员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不论其贵贱、不论其支付能力的强弱,都应一视同仁。而且服务质量和效率,包括服务态度、医疗安全等不能因为服务对象的支付能力、保障程度的不同而有差异。而要很好的实现这公益性,必须综合改革,深化改革。

看病难,看病贵,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现实问题,新医改方案实施后,我们看到党和国家在处理老百姓这一重大民生问题上的鲜明态度和有力举措,也从近年来新医改取得的初步成效中受到益处。老百姓在感谢政府所作努力的同时,也更期待着这一“世界难题”的改革能以更大的力度和勇气良性而深入推进,使其成果更大更多的惠及社会和百姓。然而,医疗问题着实复杂,纠集着众多的利益和矛盾,俨然是“利益的共同体,矛盾的集合群”。当然,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老百姓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同时,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这些既是改革的主体,也是改革的对象。在这些改革的主体和对象中,我以为政府既是改革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应该是改革的参与者和先行者,要加强自身改革。正如在《面对面》电视访谈中国家医改办主任孙志刚所讲的那样,首先改政府自身。这是对人民负责,对改革负责,对政府负责的态度,也是实事求是,有信心有勇气的表现。在众多的改革举措中,政府更多的财政投入和投入机制改革,政府更多的政策配套和政策协调机制改革,政府更多的转变观念和对医药监管模式的改革等是必须面对的,也是新医改深入过程中绕不过的坎。

新医改所具有的复杂性、艰难性、系统性等特点,要求政府作为改革的领导者和先行者的责任在工作层面上是很具体的。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坚持“三医联动”,不能你敲你的锣,我打我的鼓,必须有机联起来,合着节拍动起来。谁来联,怎样动,当然靠政府的政策协调机制。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是保持公益性的公立医院改革举措之一,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应通过政府调整和规范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合理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探索公立医院运行保障机制必须强调财政合理补偿、医疗合理定价、药品合理供应三者政策连动。药品费用过快增长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医药卫生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政府政策干预的重点,无论是作用于药品的供方市场,进行直接和间接的价格管制,规范利润率和引入竞争机制,还是作用于药品的需方市场,建立基本用药目录,促进药品的合理利用等,都需要制定符合我国现阶段实际的政策来主导。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已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已12.8亿,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新医改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要积极推进医疗保险的城乡统筹,实现城乡医疗保险管理体制和政策制度的统一,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筹资机制和系统地推进支付制度改革等,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主导、改革和强有力的推动。目前,在全国正在进行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保障、有效率、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创新,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人民群众得实惠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路径,是符合基层客观实际,符合广大老百姓利益,符合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因而,也是具有生命力的。

改革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利益的调整,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良好起步的新医改一定会朝着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同时也较好地促进医药等相关事业健康发展的目标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