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一书出版


为响应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重要精神,并为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及参政党建设发展作出切实的贡献,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联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著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该专著于2014年3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按照“历史―理论―制度―实践―对策”的思路,对协商民主及政党协商在中国的缘起及历史演进进行了仔细梳理;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西方意义上的协商民主进行比较,总结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 “中国特色”,彰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属性和独特优势;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中的重要制度载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行分析;对政党协商的主体之一――参政党参与协商的实践进行了调查,总结经验与成效,深入思考查找问题;最后对加强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与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通过上述分析,本书认为:

第一,我国政党协商制度是近代政党产生以来政党政治长期演变的结果,具体而言是中国各先进阶级、各民主党派和团体及民主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探索、建立、发展和完善的。

第二,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它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层面的立法协商、中央和地方政府行政决策层面的行政决策协商、农村和城镇基层群众自治中的基层群众自治协商、爱国统一战线层面的政治协商和社会组织协商五个层面,它在产生背景、协商主体、协商客体、协商形式等方面与西方协商民主存在重要差别。

第三,政党协商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参政党是当代中国政党协商的重要主体。

第四,参政党多年参与协商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协商促共识,多党合作长足发展;以协商促民主,民主政治有效推进;以协商促发展,经济社会长足进步。同时,我国的政党协商也存在诸多问题:协商的制度化水平需要提高、对协商的认识需要深化、参政党及其成员的协商能力需要加强、参政党协商内容的特色性和代表性需要突出。

第五,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和政党协商,就必须发展长期和谐的政党关系;就必须在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挖掘现有制度平台与开发新的制度平台相结合、制度建设与支撑体系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提升政党协商制度化水平;就必须在巩固参政党思想基础和提升参政党组织化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参政党的五种能力,从而提升参政党的协商能力。

本书的亮点在于,一是注重历史考察,从历史的角度梳理廓清了中国政党政治协商的缘起,为本书的写作宗旨作了较为扎实的铺垫;二是厘清理论思路,从理论上明晰了政党协商的现实定位以及参政 党在政党协商中的重要作用;三是掌握了大量素材,对参政党实践政党协商的现状作出较为系统、细致的观察和思考;四是紧贴时政热点,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入宪、将政党协商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完善政党协商的工作机制、加强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可资参考的建议。

本书得到了相关专家的好评,认为该书是国内第一部从协商民主角度来论述参政党建设的专著,有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认识,有助于推动参政党建设理论研究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