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中国与西方要通过文化互补和融合更新,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11月14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赵林教授在给湖北省中华文化学院工作培训班的学员讲课时提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不仅要弘扬中华文化,也要学习西方文化,要通过比较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通过“和而不同”的文化互补和融合更新,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赵林从中西文化的源流传统、“轴心时代”的文化变革、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中西文化的现代化历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地阐述。

他说,中西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化从夏代开始,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中国文化自西汉以来,通过官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式,形成了一种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地位的伦理文化,儒家伦理文化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脉。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同化异域文化的特点。“以夏变夷”的“米亚德现象”导致了中国文化形态的超稳定结构,培育了一种协调的现实精神。西方文化也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从公元一世纪开始,基督教文化构成了西方文化的主脉。在西方近代文化中,有三种传统文化:希腊的、罗马的、基督教的。既有希腊文化的那种对人性的尊重、对知识的追求,又有罗马文化的那种对功利的向往、对世俗国家的热爱,同时也有基督教文化的那种对现实生活的批判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西方文化不同的渊源传统之间,呈现出一种与我们中国“以夏变夷”的“米亚德现象”完全不同的模式,而是一种融合更新的模式,其结果导致了文化上的“杂交优势”。

他指出,在“轴心时代”,中西文化也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国文化经过了两个阶段的转化,最后导致了一种关注现世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形成了一种协调的现实精神。西方文化的转化,导致了人们把眼光投注到天国理想和上帝的救恩,而对现实世界和物质生活则采取一种鄙夷的态度,形成了一种超越的浪漫精神。比起西方中世纪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更加辉煌、繁盛,同时它也缺乏一种向前追求的强烈愿望。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恰恰相反,它走向了另外一个维度,即超越的维度。

在中西方文化现代化历程中,西方近代进行了两场划时代的文化变革。宗教改革运动的重要历史作用分别由新教的三大主流教派表现出来。在完成了思想的、政治的和经济的一系列变革以后,到了18世纪下半叶,一个崭新的西方工业文明开始崛起于欧洲西北部。中国文化在中世纪非常繁荣,但是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中国文化就相形见绌了。比较中西方文化的精神差异,探索中国文化的发展前景。中国文化的发展必须以一种深刻的自我批判方式从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开创出现代化的精神根基,并且在此基础上广泛地借鉴、吸收西方和世界各种文化的精华因素,通过“和而不同”的文化互补和融合更新,以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只有这样,中国文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使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得以发扬光大、活力长存。